盤點2022:中國汽車行業十大事件
發布時間:
2023-01-10 12:43:26
■本刊編輯部 2022年,世界經濟環境更加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但中國宏觀經濟回穩向好,國內穩定的經濟社會環境,為汽車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2年是中國汽車行業充滿挑戰的一年,新冠疫情、原材料漲價、缺芯少魂、成本高漲、物流受阻等風險,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于汽車產業之上,風險與危機暗流涌動。中國汽車市場頂住了這些壓力,穩步前行,保持了增長態勢?;赝@一年,汽車行業成績可圈可點。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超出預期,汽車出口實現突破,中國自主品牌市占率持續提升……鑒往知來,本刊通過對行業協會、汽車企業和業內專家意見的收集,梳理出2022年汽車行業十大事件,希望激發起更強大的產業自立自強的信心,匯聚起更磅礴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力量,2023年再創佳績。 一、政策護航產業發展 2022年,為更好地應對新冠疫情、需求收縮、芯片短缺、物流受阻等困難,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引領、保障、助力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實施6方面33項措施。其中,涉及放寬汽車限購,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汽車央企發放900億元貨車貸款,銀企聯動延期半年還本付息;保障貨運通暢,取消來自疫情低風險地區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規定和收費。隨后,上海、湖北、山東和深圳、沈陽、鄭州等省市陸續出臺了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和舉措。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其中就涉及釋放出行消費潛力等系列舉措。 減征購置稅、放寬汽車限購、打通二手車市場等系列促進汽車消費政策,有效地提振了市場信心,刺激了新購、換購消費,促進了消費升級,在汽車市場端發揮了強心劑和助推器作用。 同時,各項暢通產業鏈供應鏈的“穩鏈、強鏈、補鏈”政策密集出臺,不僅推動了重點工業企業穩定生產和復工復產,也推動核心技術突破,打通關鍵堵點,汽車零部件供應短缺得到有效緩解,汽車生產端風險得到較大程度化解。特別是在汽車芯片領域,建立供需對接平臺、打擊囤積居奇、強化自主可控等多項舉措,將芯片短缺的影響降到較低水平。 二、新能源車破千萬輛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繼續領跑全球。2022年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疫情對汽車消費市場產生較大沖擊,終端市場表現疲軟,但新能源汽車產銷繼續延續良好態勢。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5%。預計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超過680萬輛。據公安部的數據,截至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001萬輛。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開始直面競爭,形成了聚勢而強的效果。 另外,在政策引導、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驅動下,二三線城市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加速提升,尤其是南方的城市新區,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及補能優勢明顯,推動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遠超預期。 三、中國品牌向上突圍 2022年,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優勢不斷加大。隨著國貨口碑的日益提升,國潮文化在年輕人中興起。中國自主品牌迎來最好的市場機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的銷量為112.9萬輛,同比增長了9.8%,市場份額達到54.4%,上升了7.6個百分點。1-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1047.9萬輛,同比增長了24.2%,累計市場份額已經接近50%,上升了5個百分點。成績的背后,是中國自主品牌的堅守克難和厚積薄發。 業內專家認為,“2022年,足以成為中國自主品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泵鎸χT多挑戰,中國汽車企業以奮楫者姿態、以奮斗者作為,實現了逆勢突圍。 2022年10月,第一次出現中國品牌車企占據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前三名,同時,單一中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首次超過10%。 四、出口量取得新突破 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成為新亮點,并取得了新突破。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1-11月,汽車企業出口達到278.5萬輛,同比增長55.3%。其中,乘用車出口225.1萬輛,同比增長57.8%;商用車出口53.3萬輛,同比增長45.7%。新能源汽車出口59.3萬輛,同比增長1倍。預計2022年汽車出口有望首次超過300萬輛。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量超越德國,僅次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出色成績單的背后,既有外部環境的機遇,更體現出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內生強勁動力。 疫情籠罩下,芯片短缺導致全球產能降低,為我國提供了積極搶占海外市場的契機,我國汽車產業鏈的完整性發揮了重要作用。傳統企業、新勢力企業的新能源汽車,敲開了歐美、東南亞市場的大門,走了出去、站住了腳跟。 五、技術創新全面提升 汽車產業深入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擔當創新主體地位的使命,聚焦供應鏈“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取得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突破基礎性和關鍵性領域的技術封鎖。 中國新能源汽車通過技術創新,鞏固了先發優勢,夯實了支撐可持續發展的強大根基。純電動車平均續航里程提升到400公里以上;十年間,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提升了2倍;新一代插混技術更是實現油電購買平價。 “中國汽車產業在2022年,特別是面向軟件定義汽車新時代,已經全面打響技術創新、科技自立自強之戰?!睒I內人士表示。 六、智能網聯未來已來 智能網聯汽車已經成為企業實現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支撐。智能網聯汽車作為各類關鍵技術集中呈現的核心載體,既是技術實現突破的驅動者,又是重要的受益者。 2022年,從行業監管到信息安全再到基礎設施等全方位政策密集出臺。沙盒監管制度問世,有效化解了原有召回體系監管制度中對自動駕駛的種種掣肘與限制,形成了多部門聯動機制,全方位推動信息安全政策體系建設的良好態勢。針對高階自動駕駛,深圳率先發布法規,支持L3及以上自動駕駛車輛上路運行,可為其他城市提供經驗借鑒。車路協同迎來國家頂層政策加持,“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協同的云”成為雙智城市發展標準范本,汽車與交通、能源、城市將實現深度融合。 技術路線百家爭鳴,產品多場景應用。汽車不再只是簡單的交通移動工具,正在成為人們的第三生活空間。智能座艙作為第三生活空間的核心載體,追求更加人性化的交互,追求科技感,追求沉浸式體驗,正在成為企業的重要競技場。人機交互更加智能,語音交互的新車滲透率已達八成。視覺體驗不再是豪華車的專屬標簽,中高端量產化車型逐步搭載HUD,裝車率達到6%,有望持續提升。多款自主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已經實現量產裝車,隨著成本的下降,將迎來大規模商業化。 七、“雙碳”戰略加速落地 中國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雙碳” 戰略不能缺位。2022年在汽車行業“雙碳”戰略落地又有新進展。6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要占新車銷量的50%左右。8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其中提出,構建綠色低碳供應鏈;圍繞電器電子、汽車等產品,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等。中國汽車產業降低碳排放,要在汽車生產的全生命周期降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實現高質量發展。2022年11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正在聯系國內汽車骨干企業和行業機構等,編制汽車企業碳排放核算標準。 八、汽車芯片持續短缺 受疫情影響,我國較大面積停產,各地的防疫措施和封鎖嚴重影響了物流的穩定暢通,這些都加劇了我國芯片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風險。由于疫情限制措施導致的供應瓶頸,以及汽車產業智能化、電動化轉型,所帶來的汽車產品對于芯片需求的激增,使得汽車企業在2022年普遍面臨嚴重的芯片短缺的情況。 在“芯片荒”的背景下,車企紛紛開始重新思考其傳統的供應鏈模式,強化本土芯片供應能力,提高供應鏈的區域化布局,加速補齊關鍵汽車芯片自主供給體系,以建立穩定可靠的供應鏈體系。與此同時,從支持參與,到自產自研;從初步入局,到下場生產,在芯片領域,車企紛紛開始選擇進行投資或自研布局。這樣一來,車企不僅加強對核心芯片的供應鏈自控能力;還能通過對硬軟件進行垂直優化和整合,也可以提升其整體智能化能力。通過芯片,掌握智能汽車底層技術話語權,成為車企的共同選擇。 九、動力電池價格暴漲 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引發產業鏈連鎖反應,導致動力電池漲價,新車漲價等。2022年,動力電池的主要原材料,鋰、鈷、鎳都出現大幅度漲價。2022年11月10日,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顯示,當日部分鋰電材料報價上漲,電池級碳酸鋰漲5000元/噸,均價報58.75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漲5000元/噸,均價報57.5萬元/噸,創歷史新高。 隨著動力電池價格不斷飆升,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入局電池的自研自產。7月,大眾集團首座歐洲電池工廠破土動工,并宣布2030年前將與合作伙伴向電池業務投資超200億歐元。8月25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設立綠擎電池公司,開展自主電池產業化建設,項目總投資109億元;同時參股公司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將投建電池生產基地,量產極速充電動力電池電芯、模組以及PACK系統,項目總投資為36.9億元。蔚來也已組建超400人的電池相關團隊,將在2024年推出800V高壓平臺電池包,并將小規模投產磷酸錳鐵鋰電池,供應蔚來子品牌阿爾卑斯。 十、汽車品牌加速洗牌 隨著中國自主車企品牌的崛起,造車新勢力和比亞迪為主的自主的新能源車企席卷車市,不少合資品牌已經逐漸掉隊,日漸衰落,2022年廣汽菲克、廣汽謳歌先后宣布退出中國市場。4月8日,廣汽謳歌宣布2023年起廣汽本田將不再生產及銷售廣汽謳歌(Acura)品牌的現有產品。這也意味著,2023年起Acura將正式退出中國市場。10月31日,Stellantis集團官網發布公告稱,廣汽菲克、廣汽集團和Stellantis的股東已批準一項決議,授權廣汽菲克在虧損的情況下申請破產,11月3日,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向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申請破產。11月29日,北京寶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破產。資料顯示,寶沃汽車于1919年在德國成立,曾高居德國第三大汽車制造商,其影響力一度與奔馳、寶馬不相上下。但隨著二戰后經濟衰退加之自身經營不善,寶沃在1961年宣布破產。2014年,北汽福田汽車斥資500萬歐元收購了寶沃品牌,寶沃汽車在中國市場起死回生。不過,這家有著百年歷史的德國老牌車企,在進入中國市場后一直命運多舛,先后經歷了銷量低迷、股東易主、業務停擺、債務糾紛等危機,最終因長期缺乏資金支持,一步步走向了破產。(來源:中國工業報) 編輯:李芊諾責編:張永杰審核:陳雪輝 滾塑模具